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爱青年

关爱青年

教学督导见成效、“青蓝工程”结硕果——湘西职院坚持教学督导制度记实

 

教学督导见成效、“青蓝工程”结硕果

                  ——湘西职院坚持教学督导制度记实

 

一、    党委重视,高瞻远瞩

教学质量是一切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湘西职院刚刚成立之际,党委就意识到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性。因为职院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组建的普通高校,所有教师一夜之间由中专教师变成了大学老师。但教学水平一时难于达到大学的要求。因此,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都需要尽快提高一个档次,达到高校的水平和要求。老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容易实现这个转变,但青年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加之,随着学校升格,规模扩大,专业班级增加,由于教学需要,陆续调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而这些新进青年教师全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而且大多数都不是学师范的,对教书育人很不内行,不懂教学基本环节,不懂教学方法,不知道怎样备课,不知道怎样写编教案和教学计划;有的还把上课看得很随便,无故迟到、早退、中途离场、接打电话等,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党委主要领导认识到: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已是当前摆在党委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于是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首先统一党委一班人的认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老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目前学校升格,规模扩大的情况下,集中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这既是当前的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学院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关键是要抓紧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党委书记吴正有同志则尖锐地指出:可以这样说,学院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到底最终是他们的。学院今后的前途和命运就掌握在这些年青人手里,因为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不但将有一大批中老年教师走下讲台,而且在坐的各位领导也将都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他们。因此,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必须立即摆到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必须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人来抓这项工作。

二、    建立机制,组织队伍

党委一般人认识统一后,便立即着手研究制定措施。教务处首先向党委建议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实施“青蓝工程”,即聘请一批既有教学经验,又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领导、老教师组成督导组,专门从事听课评教,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党委认为这是个好办法。老同志经历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阶段,是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和教育资源。他们具有讲理想肯奉献的政治优势,懂教育善教育的经验优势,爱学生亲校园的亲情优势,学为师、行为范的威望优势,较灵活可机动的时空优势。这个办法可以一举三得:一是利用了老同志的智力资源,使老同志老有所为;二是能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青年人在老同志面前不得不服;三是青年教师提高了,他们又可以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具有滚动和传递效益。于是党委立即采纳了教务处的建议。并责成教务处牵头落实。教务处按照党委的布置,先后聘请了8位离退休老同志,其中有的是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老领导,有的是长期直接从事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老教师,组成了四个督导组,分别对全院四个校区270多名教师实行全面听课评教,重点是帮助和知道青年教师,要从业务上和思想上全面关心和培养,使他们全面提高,迅速成长。

与此同时,党委和批准教务处增设了督导科,配备了科长及工作人员3名,专门负责督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为督导人员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备齐了办公桌等各种设备,安排了专项经费等。使关心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做到了四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场地,有经费,真心落到了实处。院关工委组建“五老”队伍后,教学督导组又纳入“五老”队伍,接受院关工委的指导。

其次是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即每个青年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都要进行培训。每个学期开学之前举办一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由督导讲课,进行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全面培训,每个新进老师都必须参加,合格后方能上讲台。这样就基本上保证了每个青年教师一上岗就入门,为以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    苦口婆心,促青胜蓝

教学督导员接受任务后,深深感到肩的责任重大。因为这个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湘西职院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将来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湘西职院的办学质量,关系到整个职院的生死存亡;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工作的艰巨性。因为这些年轻人未必都很理解领导和督导的一番好意。很有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不虚心、不接受督导的帮助和知道,甚至还有人会产生反感。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充分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业、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准备做长期的深入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

事实果真如此,2004年下半年督导制度一宣布,老师们就炸开了锅,有人说:“要督导来听课,这是对老师的不信任”,“给老师打分,是要把老师分成几等,造 老师之间的裂痕”,“青年人肯定等级低些,这是对青年人的打击”等等。有的老师对督导听课有抵触情绪,故意为难,督导来听课他就不讲课,安排学生做作业,让你督导冷坐;有的则故意说:“我今天要小考,要测验”等等。有的青年教师听到督导指出自己的缺点时,总是找借口解释或辩驳,有的甚至一下课就避开督导,近而远之,远而去之,不愿听反馈意见。面对这些情况,督导们总是高姿态,耐心地工作。听课一次不成就听二次,三次,四次,总有一次能听到;遇到不虚心的,就慢慢解释;对一时想不通的就冷处理,等他想通后再说。态度上尽量热情,口气上尽量暖和,尊重青年教师,每次反馈意见时总是先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亮点,然后再指出其缺点,而且还常常要加一句“供你参考”或“请试试后,改进后是否更有效”等等。有时还把青年教师请到办公室,坐下来促膝谈心,把青年教师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既关心又批评,既爱护又教育,推心置腹,语重心长,以理服人。有的甚至三番五次地谈心。开始有的青年教师由于内心不服气,与督导见面连招呼都不打,扭头而过,我们的督导就主动与他们接近,处处给青年人以温暖。久而久之,这些青年教师都慢慢地理解了,觉得督导确实是出于好心,不是故意来找青年人的岔子,于是感情上开始融洽了,态度上开始热情了,制度上也习惯了。现在很多老师一碰到督导就高兴的问:“还没来听我的课啊?”“没听到你们的指导,我心里都觉得很不踏实呢。”督导们看到这种可喜的局面,心里格外高兴,格外舒畅,工作起来也更加毫无顾虑。常常对青年教师们说:“我们也并不是万事通,并不是样样都比你们强,我们有很多方面不如你们青年人,但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当局者迷,旁观清”,这是个自然现象。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想到的或知道的毫不保留的说出来,供你们参考。希望你们迅速成长,进步更快些;希望你们将来远远超过我们,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四、    持之以恒,初见成效

党委一班人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关心培养青年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立足打持久战,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真心见成效。但是在督导制度实施的头几年中,督导队伍曾一度不够稳定,人员变化较频繁,数量时多时少。为了稳定督导队伍,提高工作质量,党委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提高待遇,稳定人心。八年中党委曾两次决定增加督导的生活补助费。由原来的每月每人补助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二是每学期期末是党委集体召开一次督导人员座谈会,听取汇报,与之共餐,以示重视和尊重;三是逢年过节时党委主要领导亲自上门慰问督导人员以示关心。院长李光寒同志说:关心青年教师,领导要首先关心那些做关心工作的督导老同志;四是经常把督导人员派出去学习考察外地院校的先进经验,使这些老同志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心情舒畅,安心工作。通过才去上述措施,督导队伍得到了稳定和壮大,由原的两组4人,增加到现在的48人。这些老同志表示“领导如此关心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决干下去!” 督导制度八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工作越做越细,每次听课有记录,有评分,有评语;课后与被听课老师有意见反馈和交谈;其中有汇报,期末有总结等。

正因为学院的督导制度八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了,正因为八年来在党委和教务处的领导下,督导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因此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已初见成效,一大批青年教师正在茁壮成长。如青年教师吴娟,2004年进校,2005年在本院教学比武中就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十佳教职工”。旅游系青年教师张金原2006年开始任教。2011参加省里导游大赛荣获二等奖,并被评为湘西州十佳导游;青年语文教 师张依 2004年开始任教,2009年在本院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年参加省里文化课说课比赛荣获三等奖。青年教师赵耀,2005年刚上讲台时连教学基本环节都不懂,有时还有迟到、旷教现象,第一学期督导的评分只有65分。督导把他当做重点对象进行帮助,经常和他谈心。通过本人努力,后来进步很快,现在已成为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连续三个学期督导的评分在90分以上;2011年作为学院的优秀教师被选派到省里参加“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比赛”,荣获三等奖;青年教师黄蔚研制的杂交西瓜新品种州职一号2011年获湘西州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年教师钟伟以前因性格和口才问题等原因,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后经读到多次帮助和指导,本人虚心接受,努力改进,很快就成为教学骨干,先后被提拔为经贸系办公室主任、系副主任,2011年被评为学院“十佳教职工”。此外还有宿杉、向华、徐海燕、张思、梁琴等一大批2004年以后调进的青年教师现均已成为各系部的教学骨干。有人说他们的进步在督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一个样。的确如此,如 宿杉 老师2006年下半年调来我院,刚上讲台的第一学期督导两次听课分别只打了70分和72分,但以后逐年上升,到2009年下半年就上到了91分; 向华 老师2008年上半年刚上讲台时,第一学期督导两次听课分别只打了58分和64分,后经督导多次帮助指导,到2011年上半年就提高到83分,2011年下半年一跃上到了91分; 徐海燕 老师2006年下半年刚上讲台时,只得了66分,督导曾专门把她请到教务科办公室交谈,后经本人下苦工锻炼,只一年时间,2007年下半年一跃上到了92分。诸如此类的进步典型层出不穷。目前整个学院的教风和学风都已大大改观。教师上课提前到岗到位的现象已蔚然成风,已完全消灭了老师上课迟到、早退和接打电话等不良现象。师严学生优,师高弟子强,这是必然规律。由于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了,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如2011年上半年经贸系电会专业参加“全省会计专业技能知识抽考比赛”,我院会计专业学生随机抽到10名学生集体参赛,比赛结果我院学生荣获第一名,合格率达百分之百。20125月,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

 

院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