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爱青年

关爱青年

怎样上好一堂课--新教师岗前培训讲座

 

怎 样 上 好 一 堂 课

新教师岗前培训讲座

        尚本然

 

老师们:

   上午好!我受教务处的委托,就怎样上好一堂课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新教师上讲台之前要有三个准备:

(一)思想准备

首先要从思想深处热爱教学。要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种无尚光荣的职业,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要想到学生喊你一声“老师!”其中包含着无限的崇敬、期盼和仰慕之情。做任何事情,只有热爱了,才会有自信心,也才能自强不息,否则是绝对搞不好的。

其次是思想上要有决心。就是要下定决心当好老师、教好书。要有朱镕基上台当总理时的那个决心:“哪怕前面布满地雷,即使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也义无反顾,永不回头!”就要有这个决心。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如果是临时思想,那恐怕难以搞好。

再次是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当教师固然受人尊敬,但是也确实很幸苦,很劳累。有时苦了、累了,别人还看不见,不知道。别人也不能代替。这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否则一碰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或者降低工作标准,过混过糊,其结果一害自己,二害学生,三害学校。如果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就会义无反顾,永不回头。

(二)入门准备

就是要弄清教书的套路,即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首先就一个学期来讲,有九大环节: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布置和批阅作业、复习、考试(中考、末考、出卷)、阅卷、登分、试卷装订归档等九大环节。在未上讲台之前就要对整个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一步一步地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最好是有超前准备。

其次就每一堂课来讲,一般有十三个环节,依次是:备课、书写教案、组织教学、上课仪式、考勤、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提问(双边交流)、小结、布置作业或课堂练习、下课仪式等。有些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省略,如复习旧课,这个环节,如果是新开课,又是开学第一节课,前面还没上过,没有旧课复习,当然就可以没有这个环节。其他环节可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就没有搞像,就叫做环节不完整,甚至可以讲是外行。所以这些教学基本环节是一定要熟悉掌握的,是必须要做到的。做到了,做好了,就是入门了;没做到,没做好,或者做倒了,那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没有入门,是门外汉。

(三)知识准备

    主要是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对于本期所要教的教材(课本)一定要反复阅读。也许是你以前学过的,也许是你以前没有学过的,不管怎样,都要反复阅读,要弄懂,要通。一是弄清其结构,几章几节,便于安排课时;二是要弄清重点和非重点;三是要弄清知识点,看看每个知识点你自己是否都很懂。如果不懂,或者还不太懂,那么就要立即重学,而且要学深学透,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四是要背。“备课者背课也。”要熟练就要背,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哪些要背呢?我认为:概念要背,原理要背,数据要背,举例也都要背,总之,所有的内容都要脱稿讲授。要能象讲故事那样很熟练的讲出来,要象演讲那样很有激情地表达出来。因为熟能生巧:熟练了讲起来就生动活泼;熟练了讲起来就融会贯通,就有激情,就能吸引人,就能引人入胜。相反,生疏必然干疤、别扭,甚至会讲错。照书念是不行的,须知“教书者不是交书也”。不是把书交给学生,不是简单地交代下在书上第几面、第几行、自己去看。如果那样,要老师干什么?要上课干什么?所以要熟练,要背!

其次是要多找参考资料,知识要博,该补充的要补充,该举例的要举例,力求讲解清楚易懂。“讲解”——讲述和解释。要让学生听懂、理解、会做。如果是实践课,要边讲解,边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要让学生接受,应知应会,全达目标。实践课老师要注意克服会做不会讲的偏向。有的人往往是做得来,讲不清,方法步骤不具体。有的书上也没那么具体,那就要靠老师找参考资料,自己钻研,搞具体一点;相反,如果会讲不会做那就更不行。总之,知识准备宁多勿少。教书如同大斗灌小口,自己没有一斗,给别人灌不满 一升

我认为以上这三个准备是当好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有了这三个准备,上好课就有了前提,有了基础。

二、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八个“要”:

这八个要也就是必须做到的八个方面,16句话:一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二要内容熟练,知识面广;三要讲解清楚,速度适当;四要板书规范,字迹美观;五要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六要方法灵活,使用得当;七要环节完整,时间恰当;八要管教管导,驾驭课堂。

下面具体讲下这八个“要”的内容:

<> 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激情用在课堂上。如同演员演戏一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花大力气,花长时间搞好课前准备。宁可准备充分一些,不可忽忙上阵,不要侥幸“临场发挥”。

1)备课,前面讲了,实际就是知识准备。强调“备课”者“背课”。这里不再展开重复。

2)写教案,一方面是为了熟悉内容,因为写一次比看十次都要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是进行课堂设计,也就是对于每一节的全过程做一个科学的安排。如:复习旧课几分钟(一般只能3-5分钟),个别提问(双边交流)几次,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提问,占几分钟;什么时候小结,以及“课堂练习”占几分钟等等,都要事先有所安排。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等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讲解的时候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不能没有重点,也不能回避难点。因此,请特别注意:写教案与写讲稿是有区别的。写讲稿,如讲座、领导作报告等,没有过程设计;而写教案必须有教学过程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写教案不是为了期末应付上交检查,而是为自己上课所做的内容、资料及课堂安排等各方面的设计和准备。

备课、写教案,还有个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的内容。一堂课是以讲为主,还是以练为主,还是讲练结合?是讨论式是还是灌输式?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考虑周全,然后在教案里体现出来。就整个一节课来讲既有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问题,也有具体到每个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什么方法来讲解的问题。如:是老师反复讲呢,还是组织学生讨论呢,也都有个恰当的方法问题。不能一概 都是 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那样效果不一定好。所以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总之,要从教学的效果出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就要采取相应的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要灵活多样,不能单一乏味。我们的学生都是年轻人,青年人比较活跃,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切忌呆板。这些都要在写教案的时候就认真琢磨,很好地设计出来。

说到写教案,这里我还要对课件谈点看法。我认为作为课件一定要有动感,要图文并茂,要生动有趣。不能是简单地把教案文字直接往屏幕上一打。如果那样的话,从教学效果来讲,差课件还不如一支好粉笔。

3)课前其他准备。如教具的准备,作业的准备,学生有关情况的调查,心理准备等。心理准备包括上讲台前,自己给自己打气,沉着、冷静、莫胆怯;一旦出错了怎么办,学生提出问题一时解答不了怎么办?等等都要事先想好。新教师容易胆怯、慌张、紧张。尤其是给大学生上课,或者有其他老师和领导听课时容易胆怯。告诉大家一个绝招;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先来个“假设别人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就不会胆怯,就会大胆,就会讲起来振振有词,神采飞扬。

总之备课要充分,课前准备要周到。要舍得在备课上花时间,下功夫。这是前提、是基础。以后的事情基本上都与备课有关,其本上都是按照备课的安排去做。所以一定要认真备课!切忌备课不认真,切忌幻想有灵感。自古以来,善战者绝不会打无准备之战。

课备好了,教案写了,强调上课前要“放电影”——要把教案看一到二遍,进一步复习,进一步熟练。

<> 要内容熟练,知识面广。这也是上好课的一个前提,底子要厚。

1. 内容熟练。刚才讲了,熟练与备课有关,备课者“背课也”。其次与知识水平有关。水平高,讲起来就得心应手,显得很熟练;水平低,自己都没有搞懂,或一知半解,当然熟不了;即使死背,记到了,也显得很生硬。所以,这个熟练,一要熟记,二要熟知。

2. 知识广。相关知识要多;无关知识也要有。这样才能够用。所以要博学多才。相信“开卷有益”,多看书多学习,总有好处。书到用时方嫌少;凡是知识都有用,很可能在讲课时用得着。

<> 要讲解清楚,速度适当。

1. 讲解清楚。这既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主要工作,也是衡量课上得好与不好的主要标志。讲解清楚的标准:概念表述完整,逻辑严密。包括其中的含义和关键词句的解释要清楚准确。原理的解释和推导要清楚、正确;来龙去脉要理清场,结论要正确。举例要恰当,要通俗易懂。“恰当”包括:典型性(生动性、代表性、类比性、象征性),健康性(政治性、严肃性、不低级、不庸俗);方法步骤清楚明了;计算准确迅速;示范操作(演示)迅速准确;口头表述清楚、详细、简洁、明了;吐词清楚(不能含糊不清、结结巴巴);语言流畅而简练;声音清晰而响亮等。

2. 速度适当。速度问题,关系到上课的效果问题。前面我讲内容要熟练,但是熟练了不等于就要象背书那样哗哗地背过去,不能象放连珠炮似的,要讲,不要背。进度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内容的多少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视情况而定。

<> 要板书规范,字迹美观。

板书既是帮助老师准确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载体),也是一个老师能力水平的象征。板书的好差,可以体现一个老师的工作态度。个人素质,书写水平等等。书法是见面礼、开门锤,代表老师的形象。

1. 板书规范的要求,一般是:序号完整;层次清楚;传统的层次序号是:章、节、一、(一)、1、(1)、a……③内容详细;④书写工整;⑤板画美观、标准;⑥板面安排科学美观。

2. 字迹美观:不潦草、不乱写乱画;但不一定都写正楷字,可以写标准行书或行楷;   

<> 要教态自然、语言流畅

1. 教态自然:要自然大方。强调既严肃认真,又要轻松自然。莫紧张,不呆板。不要故作姿态;手势表情得体;一个好的教员等于半个演员,既讲又演,手势助教,但要自然得体;讲课要有激情,要有吸引力,情感的变化要有演员的本事。仪表端庄。上讲台穿着打扮提倡朴实大方,忌华饰艳妆。

2. 语言流畅

语言问题非常重要。有的人讲,当老师就是靠卖嘴巴皮。虽然这种说法带有点贬义。但是一定程度也反映了语言对老师的重要性。我认为,语言——口才,是当老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语言(讲解)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工具。善教书的必然是语言大师:不但是满腹经纶,而且是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出口成章,开口成文;声情并茂,言辞中听;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即使骂你一顿,还洗耳恭听。但讲课的语言又要力求干净利索,简明扼要,清晰流利;轻重快慢恰到好处;忌罗嗦重复,平淡无味。

<> 要方法灵活,使用得当。

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呆板的。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讲提倡多用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双边交流。老师要把单纯的灌输式的讲解变 成以 老师为主的组织同学们互教互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主要是组织教学,排忧解难。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解答疑难问题。

方法固然多种多样,但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使用不当,适得其反。

<> 要环节完整,时间恰当。

1. 环节完整。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有十三个环节。除去熟悉教材、书写教案这两个课前的环节外,从进教室开始,大致还有11个环节:起立(上课仪式)、考勤(点名)、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提问(双边、互动)、小结、布置作业或课堂联系、下课仪式。这些环节一般应该都有才算完整。当然有些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穿插进行的,如讲解与板书等。

对于上述某些环节,目前由于操作不统一,下面我谈谈个人看法,与大家商讨:(1)上课仪式,即上课起立。要不要?我认为还是要。为什么?我觉得:师道尊严还是要。②可以提醒学生立即收回泛心,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准备听课;(2)小结。怎样小结?概括所学内容。②重复重点内容;(3)下课仪式。现在一般都没有了。但正规的做法应该是当老师宣布下课时,学生马上自动起立,老师回礼便走,学生再坐下。学生应该起立送老师出门。(4)考勤,目前有的老师不是课前考勤,二是课后考勤,或者是课中(即两节连堂课的第二节课时)考勤,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规范的做法应该是课前考勤,对迟到的要有记录有批评。

2. 时间恰当。当老师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要注意的是:一不能迟到;二不能早退;三不能拖堂;四不能前紧后松。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要分配恰当,安排合理,使整堂课既内容充实,安排紧凑,又轻松愉快,按时作息。

<> 要管教管导,驾驭课堂。

这一条的中心是讲课堂组织管理。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善于组织教学,管理学生,驾驭课堂。讲通俗点,就是上课要管纪律。为什么上课老师要管纪律?这是因为:①纪律问题实际是个学风问题。学风不正,当老师的就决不能容忍。②;老师的课讲得再好,学生不听,等于白讲,没有效果,照样误人子弟。你上课,学校不可能另外派人帮你管纪律。能不能管好纪律,也是衡量一个老师有没有本事的重要方面。

当然管纪律也有个方法问题。我认为就是八个字: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如: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爱护,交心谈心,相互沟通;建立感情,树立威信;使学生个个对你和你的课有浓厚的兴趣等,这是软的,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必要时动点真格,来点硬措施,如严厉批评,大声疾呼,甚至喊他站起来,赶出去,杀鸡给猴看,杀一禁百,也不是不可以。

总之,要敢管,肯管,会管。会管的不费力。管理也是科学,也是艺术。

好,讲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要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激情用在课堂上;如果你能做到熟练讲解、激情满怀、潇洒自如、师生互动、课堂活跃、环节完整、应知应会,全达目标,那么你的这堂课就算上好了。

最后, 祝各位 老师,马到成功!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