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以“三联”为抓手,精准扶助湘西贫困学生

 

我院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截止2015年底,湘西州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共完成了1200个贫困村和73.43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达到27.87%。我院学生中,包括建档立卡户子女在内的各类特困、贫困生占15.56%。在近年来我院以“三联”工作(“领导干部和党员密切联系系部、联系班级、联系学生”)为抓手,学生资助部门全力配合,全院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抓实抓好贫困生精准扶助工作,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准认定,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

我们建立了多维的学生经济情况收集渠道,一是招生宣传渠道,通过走村串寨深入农村家庭,宣传国家对职校生资助政策,同时了解他们各种困难,答疑解惑,鼓励家长送子女求知学技,带动家庭脱贫。二是相关部门的证明渠道,如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队出具的证明材料,医疗机构出具诊断和费用资料等。三是班级民主评议渠道,了解学生在校消费状况和现实表现等。在较为准确和全面收集贫困生资料信息的前提下,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集班主任、学工人员座谈,对学生申请逐个甄别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纳入学院贫困生数据库。细致全面的认定工作,避免了漏报和虚报现象,为精准扶助贫困学生打好了基础。

二、精准扶助,助力贫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贫困生除了优先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类资助,我院还统筹社会和教职工善款,设立学院帮困助学基金,同时举全院之力推行“三联”工作,对贫困生实施精准扶助。其中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帮扶贫困生职责任务,一是“强志”,经常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二是“帮学”,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习,鼓励他们用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三是“解难”,党员领导干部除了自己要给予联系学生一定的经济帮助之外,还可以根据轻重缓急情况,及时向学院帮困助学基金建议,给贫困生发放长期或临时救助,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四是“抒困”,了解学生思想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学会乐观生活、阳光生活。

三、精准管理,确保“三联”帮扶成效

学院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三联”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学生资助管理等部门配合,对“三联”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考核,不定期抽查党员干部完成“三联”工作的进度和帮扶成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党员评议等的评优评先挂钩,从制度上完善了约束激励机制。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根据学生受助和个人成长进步情况及时更新贫困生数据库信息,为验证帮扶成效和不断改进帮扶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以“三联”为抓手的贫困生精准扶助工作推行几年以来,给予了贫困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怀、关注、关心、关爱,对贫困生安心学习、阳光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院2015级烹饪专业苗族男生隆俊峰来自偏远贫困山区,家中突遇重大不幸,一夜之间父亲及弟弟双亡,母亲、爷爷、他自己重伤。学院帮困助学基金启动紧急响应机制,“三联”党员干部及时跟进,由院领导带队到他家中慰问家访,及时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和爱心关怀,免除就读期间所有的学杂费用,每月资助一定数额生活费,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鼓励下,该生现在已经摆脱了心理阴影,由胆怯内向变成学习刻苦、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会计专业苗族女生张萱,身患重病难以根治,为给她治疗,身为农民的父母倾其所有、一贫如洗。学院帮困助学基金和“三联” 党员干部、全系师生积极资助她生活和医疗费用,在学院和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支持鼓励下,她强忍病痛、奋发自强、全面发展,2015年、2016年连续在全省“公益活动人人参与”及“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演讲和征文比赛中,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优异名次,多次被评为学院“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

贫困生通过“三联”工作等方式帮扶成长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院党员干部共对2098名贫困学生进行了精准帮扶,学院帮困基金资助和党员干部慷慨解囊共计资金67万余元,贴心关怀和服务增添了贫困生学生成长的巨大动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大批贫困生通过学院关怀和培养成长为职业技术人才、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形成了教育精准扶贫服务国家扶贫攻坚战略长效机制,为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尽的贡献。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